人民网谈数字藏品:划清红线、发挥正向价值
昨日,人民网发文针对国内的数字藏品市场给出中肯评价。
进入2022年,国内数藏市场虽然处于发展初期,但势头十分迅猛,平台数量、藏品种类、发售额、用户数量等等数据急速增长,这一切都勾起了人们对未来该市场的无限想象。
关于数字藏品,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管理机构、到发行市场、再到用户,都因其背后蕴藏着巨大价值。
人民日报曾发文称:“数字化时代,善用数字藏品的正向价值,让其远离炒作,就能激发更多新动能,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选择。”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曾表示,数字经济不仅仅是新基建,还要有内容填充。“数字藏品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和发展是巨大的,不论是数字藏品、数字内容生产,或者说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对我们未来的精神消费实际上是有深远意义的。”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表示,“各大IP对数字藏品的关注,也说明在当前的商业化营销中,数字藏品能为品牌IP赋能,帮助提升品牌价值,开拓创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另外,在经营推广和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数藏能为一些旅游景区和博物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见,数字藏品在国内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未来也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价值。
在人民网的文章中,还对数字藏品和NFT作出了清晰的对比分析。
关于两者的概念,部分人认为数字藏品就是NFT的国内称谓,其实不然。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其与NFT有本质不同。
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实验室区块链版权中心主任刘天骄通过三点进行了对比:
1、国外NFT基于公链,最核心特点是不受管理,不受控制,没有任何人或者机构进行监督;国内数字藏品基于联盟链,多由政府搭建的基础设施,国家对联盟链进行了管理。
2、国外NFT在内容上没有经过版权审核;国内规范的数字藏品须经过内容审核才能上链进行发布。
3、国外NFT是把一个作品或者某个虚拟的东西代币化,传递的不是真正的数字文创作品、数字版权作品的价值;国内数字藏品有价值锚定,传递的是数字文化要素的价值。
可见,国内数字藏品相较国外NFT的管理更加规范,能够更好的保护用户权益,也更契合实际市场的需求和价值延伸。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行业认清红线,杜绝炒作、侵权、虚假宣传、产品金融化等问题的出现。
最后,关于如何看待数字藏品的长期发展,盘和林表示,要将数字藏品产权和交易纳入正规监管中,以出版审核的方式,对数字藏品投放进行把关,以区块链技术确定数字藏品的产权。
原文来自http://vr.sina.com.cn/news/hot/2022-06-18/doc-imizirau92027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