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Magic Leap比惨,AR行业春寒料峭
本周二,业内著名AR眼镜研发商Magic Leap低调发布了一条新闻:该公司提前为四家医疗合作伙伴提供下一代AR眼镜Magic Leap 2,四家公司分别是临床数据可视化公司SentiAR、神经技术公司SyncThink、诊断公司Heru和手术软件公司Brainlab。
既没有新技术宣布,也没有新设备面世,突然发出这样一条无关痛痒的消息,在外界看来多少有些奇怪。而个中玄机,可能与该公司刚宣布原定2021年四季度面市的Magic Leap 2 将延期至2022年年中有关。
1.愁云惨雾的Magic Leap
过去的一年间,Magic Leap公司估值暴跌、新品难产,高管大量出走,Magic Leap的困窘早已是人尽皆知,此次Magic Leap 2的延期只不过是旧恨未了,再添新愁罢了。但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作为Magic Leap自我修饰的一种策略,在这时放出积极消息稳定舆论,也算是对投资者们的交代。
回顾Magic Leap的发展史,早早成立于2011年,却直到2017年12月才推出第一款产品Magic Leap 1,截止目前累计融资已超过3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谷歌、阿里巴巴、高通、华纳、摩根斯丹利等,但在经历了2020年裁员风波、创始人离任等事件后,目前估值只有20亿美元左右。
这还不算完,刚刚过去的一年,Magic Leap高管们仍旧在频繁出走,首席产品官Tracey Trewin、首席软件和云经理Anuj Gosalia、云产品负责人Randall Hand、软件和UI总监Yannick Pellet、技术总监Paul Greco、首席运营官Henk Vilestra和首席专利官David Lundmark统统离职。
值得一提的是,离职的首席产品官Tracey Trewin曾在微软任职25年,而新任命的首席执行官Peggy Johnson则是前微软资深技术执行官,微软俨然成了Magic Leap救火队和人才储备基地。
2.AR行业的难兄难弟
Magic Leap已经很惨了,还有高管愿意从微软团队跳过来,侧面说明了微软团队更惨的事实。据《华尔街日报》消息,过去一年微软AR团队流失了100余名员工,其中有40人跳槽到Meta,包括前HoloLens用户反馈主管Charlie Han、前HoloLens演示团队成员Josh Miller等。
深究起来,Magic Leap和微软均是最早进军AR的那批企业,2015年微软就推出AR头显HoloLens,两年后竞品Magic Leap 1 诞生,这两款产品均是面向B端市场,微软甚至还从Magic Leap手中抢走了一笔大额军事合同,为美国陆军开发用于作战和训练的HoloLens AR系统。
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即使是面向B端市场,AR企业的前进之路依旧艰巨。据估计HoloLens出货量在20万到25万台左右,Magic Leap 1则在半年内只卖了6000台,对比隔壁Meta累计千万级销量的VR头显Oculus 2,AR企业的惨淡或许不只是企业经营原因。
据统计,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约为630万台,VR终端出货量占比为90%,AR终端占比则只有10%,出货量在63万台左右。显然,整个AR行业,无论B端还是C端都没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撑市场,属于AR的春天尚未到来。
3.春天之前的至寒时刻
IDC2019年曾预计,到2022年,AR/VR整体出货量将达到6600万台;其中AR产品将占到AR/VR市场的40%左右;且未来随着AR技术的成熟,AR产品单价的下降,AR市场将会迎来新的爆发,未来全球AR市场将以超过69%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到2024年,全球增强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872亿元。
如今看来,IDC这个40%的数据显然是过于乐观了,但从过去一年全球范围内都不断有AR产品问世,2022年也有苹果和索尼这样的巨头企业也将发布AR眼镜的大环境来看,未来一年依旧极有可能是AR行业的井喷年。AR广泛的应用场景,也决定了未来其市场份增长的必然性。
当前整个市场更像是春天之前的“至寒时刻”,长期的高投入低产出,已经让微软和Magic Leap这样的先行者人心浮动,Meta、苹果这样的巨头则韬光养晦,试图打出决定行业话语权的最后一击。
从种种迹象来看,国外大量AR人才正加速向Meta流动,微软和Magic Leap很可能面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窘境,一旦这场AR人力变局完成,个别企业将在规模和技术上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大量早期企业要么沦为二流企业,要么走向消亡,如同智能手机市场曾发生的那些故事。
原文来自http://vr.sina.com.cn/news/hot/2022-01-17/doc-ikyamrmz5638796.shtml